沒想到現在 Blogger 還有很多人在寫 Templates
今天同事丟一個站來問怎麼做的 看原始碼去觀察就知道是 Blogger 的網站
然後右下角也有寫 Designed by OddThemes
這篇先記錄一下這件事情,之後有空再來研究 Blogger 進步到哪一個程度了
這幾天重新碰一下 fancyBox
發現有幾個新應用不錯
看 source 裡面有 codepen 的 連結
剛好這次的需求,要多一個直向與橫向的呈現要不一樣
就自己 fork 了一個 版本來貼給大家看
主要是透過CSS去調整版型
@media screen and (orientation: portrait) {
/* Top block will contain the gallery */
.fancybox-stage {
height: 52%;
background: #fff;
}
/* Bottom block - close button and the form */
.fancybox-form-wrap {
position: absolute;
left: 40px;
right: 40px;
bottom: 0;
height: 48%;
background: #fff;
}
}
@media screen and (orientation: landscape) {
/* Left block will contain the gallery */
.fancybox-stage {
width: 52%;
background: #fff;
}
/* Right block - close button and the form */
.fancybox-form-wrap {
position: absolute;
top: 40px;
right: 0;
bottom: 40px;
width: 48%;
background: #fff;
}
}
orientation: portrait 為直向的版型,上面是圖,下面是文字
orientation: landscape 為橫向版型,左邊是圖,右邊是文字,(這個demo原來就是這樣放)
PS:
有興趣想知道更多版型分享也歡迎留言或是到我的TG群組發問唷
現在最多人使用的搜尋引擎應該就是 Google 了
如果要把某個搜尋結果從Google 拿掉
其實要聯絡到網站擁有者才有辦法,而且對方還要有使用 SearchConsole 才有辦法執行
這篇是Google官方說明【要求 Google 移除特定資訊】的頁面
當然Google可以協助移除不應該出現的個人資訊
如果你無法要求網站移除這類資源,Google 可能會移除具有重大風險 (包括導致身分被盜用、財務詐欺或其他具體危害) 的個人資訊。以下提供更多常見移除要求的相關建議:
如果你認為自己的要求符合上述任一政策規範,可以按這裡提出移除要求。
以上是引用Google官方頁面的資訊。
這邊也有另一個Google說明有提到【將我的個人資訊從 Google 搜尋結果中移除】
(閱讀全文…)這篇不是業配
純粹就是自己很喜歡這次新款的鐵三角無線藍芽耳機
會發這篇文章是想讓大家一起來討論,歡迎到 Telegram群組 一起聊聊
今天在群組中看到整理好的一篇訊息
標題:「七國聯盟」+歐盟再呼籲科技業者提供軟體後門
寫在前面:
目前台灣的法務部也有制定《科技偵查法》草案,引起非常多質疑。
摘要:
五眼聯盟成員國(美國、英國、加拿大、澳洲、紐西蘭)再加上印度、日本發布聯合聲明,要求科技公司協助在加密通訊軟體中置入後門,以利執法機關辦案。
聯合聲明:
https://www.justice.gov/opa/pr/international-statement-end-end-encryption-and-public-safety
七國聯盟表示將努力和產業合作發展一套「合理」的草案,讓科技公司和政府得以保護公眾及其隱私、並捍衛網路安全。此外,這項聲明著重在端對端加密的通訊內容,但他們說其行動將擴及各種加密服務,包括裝置加密、客製化加密應用程式和跨整合平臺的加密。
提倡網路隱私權的電子邊疆基金會說,歐洲各國愈來愈傾向監管這類應用程式。
歐盟終止端到端加密的時間表:
https://www.eff.org/deeplinks/2020/10/orders-top-eus-timetable-dismantling-end-end-encryption
基金會在文章中表示,歐盟計劃「接下來幾年內」要在歐洲議會提出反加密法,強制應用程式安裝後門。
引用來源:
https://www.cna.com.tw/news/aopl/202010120039.aspx
https://www.ithome.com.tw/news/140460
個人想法,如果犧牲安全性可以換到各種安全調查的權利,真的是應該的嗎??
基於以上的做法,就是犧牲隱私,只要可疑,就可以任意調動資訊來協助調查
執法機關只要理由合理,就可以無限上綱取得資訊
條件是執法單位足夠合法,只要有任何人為偏頗,就一定會造成危害。
我基本上是不支持以上的做法,希望大家也可以發表意見!!!
如果所有軟體都有後門可以使用,就不叫做安全了!!!
各種新聞都有發布出來,馬斯克(Elon Musk)的腦機公司,腦機介面(Brain-Computer Interface,BCI)的 Neuralink 公司,馬斯克在推特說,週五下午3點太平洋時間,換算一下,就是週六早上7點,線上直播可以看。
#生化腦技術
#腦機介面
#2020
昨天朋友貼了 Google 的廣告個人化設定頁的網址給我
Google 廣告個人化設定頁
就想來分享一下讓大家可以自己查查,點進去並且登入你的Google帳戶就會知道,你對Google來說,的廣告樣貌是什麼,可以自己自己過往的資料讓你自己被定位成怎麼樣的受眾。
我的年齡判斷還滿準的,大家可以點進去玩玩看
Faceboook 也有廣告偏好的頁面,也是各種收集你的觀看內容去整理出來的資料
你會被各種Facebook廣告,也都是根據這邊的內容
Facebook 廣告偏好設定頁
一樣是登入以後就可以看到 Facebook 分析你的各種興趣
關於我的科技興趣也太多了,大家可以看看Facebook幫你分類的興趣
今天看到一篇文章,就想說寫寫這個主題
本篇文章會持續更新,也會用更加腹黑的角度去猜想
只看台灣媒體,我還以為我活在世界最嚴重的疫區 | 方格子
https://vocus.cc/mazeined/5f3d4780fd89780001d7a359
請一定要看上面的那篇引文,以下全部都是猜想,當台灣變身為防疫的領頭羊,整天都是零確診的新聞的時候,你覺得這時候出現什麼類型的文章能引起最大的轉載跟分享,就算這類文章只是真相的片段,就算媒體沒有完整的描述事情的來龍去脈,也可以讓你完全誤會事實的全貌。
心理學上面有提到很多的偏誤都跟上面這件事情有關,Primacy effect (初始效應)。因為第一開始的印象,讓你整體認知都會偏向第一印象獲得的資訊。
瞭解更多的心理學上面的認知偏誤,可以幫助你在思考各種事情的時候更加中立。或是更加理性,而不是被各種片段真相所誤導,或是被各種帶風向,現在各種新聞為了創造更高的點閱率,標題都是各種引誘,各種片段聳動的詞彙。
看過以後,要更加認真判斷,獨立思考其實不是自己想而已,要綜觀各種資訊,並且平等地看待這些資訊,不能因為認知偏誤而影響思考,這其實是一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。望大家都能更加努力地去獨立思考。
引用來源:
昨天無意中逛網站發現了一件事情
cloudflare 的 CAPTCHA 我記得是使用 Google的reCAPTCHA
第 12 屆 iT邦幫忙鐵人賽::用30天向世界宣告,這一年來鋼鐵般的歷練
新的一屆,IT邦幫忙鐵人賽今天開放報名了。
8 月 5 日早上 10 點開始報名,至 9 月 15 日 23:59:59 截止報名。
參賽鐵人在 2020 年 9 月 1 日 00:00 ~ 2020 年 9 月 16 日 23:59:59 之間擇期開賽,一旦開賽即啟動 30 天發文不中斷,完成連續發文 30 天即鍊成鐵人。
所以最晚開始的第一篇是 9月16日(三) ,完賽的文章是10月16日(五)
所以現在開始決定題目並開始寫文,到9月16日為止,有40多天可以準備
先把文章寫好放著也是一種不錯的策略
(閱讀全文…)這是 07/07出現在 Product Hunt 的新東西
有點像是 Terminal 的外掛工具
官網有列出功能清單:
畢竟現在 還在 Early Version,所以看起來都是前期介紹,不過接下來的發展應該是值得期待的
(閱讀全文…)